從我國古,就很流行樂器,有些樂器更是流傳到了現,比如古琴。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為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有文字可的歷史有四千余年,據《史記》載,琴的出現不晚于堯舜時期。下面就讓古琴培訓和正古琴帶我們詳細了解一下。
![](http://zs1.img-/pic/179924/p2/20170427135933_3495_zs.jpg)
古琴調式有35種,按五聲音階定弦,正調音域有四個八度零一個大二度。
在彈弦樂器中,古琴是一種較獨特的樂器,琴面為指板,沒有柱和品。演奏時,將琴橫置于桌上,右手撥弦,左手按弦取音,wq依靠琴徽標記(不限定在13個徽位上,很多的音是在徽與徽之間),音準上要求極為嚴格。
空弦的音高不固定,要根據演奏的樂曲而定。正調時琴弦很低的一條空弦音為大字組C音,定弦由第1弦至第七弦依次按五聲音階排列,分別為C、D、F、G、A、c、d。古琴音域寬廣,由C—d3,共有四個八度零一個大二度。
古琴還有緊五弦、慢三弦、緊五慢一等調式。
古琴表現力特別豐富圓潤,運用不同的彈奏手法,可以發揮出很多藝術表現的特色,它的散音(空弦音)嘹亮、渾厚,宏如銅鐘;泛音透明如珠,豐富多彩,由于音區不同而有異。高音區輕清松脆,有如風中鈴鐸;中音區明亮鏗鏘,猶如敲擊玉磬。按音發音堅實,也叫“實音”,各音區的音色也不同,低音區渾厚有力,中音區宏實寬潤,高音區尖脆纖細。按音中的各種滑音,柔和如歌,也具有深刻細致的表現力。
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世界樂器中最古老的活化石 ,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位列“琴棋書畫”四藝之首。今天就讓和正古琴帶我們詳細了解一下古琴的文化吧!
![](http://zs1.img-/pic/179924/p2/20170427135934_3455_zs.jpg)
歷史中的知名琴家有孔子、蔡邑、蔡文姬、李白、杜甫、宋徽宗、嵇康等。古琴也是孔子辦學重要的六藝之一。古琴藝術在中國音樂史、美學史、社會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具有廣泛影響,是中國古精神文化在音樂方面的主要表之一。
古琴音樂是中國古文人貴族的藝術是現存世界最古老的活著的文化遺產,它具有崇高的文學性、歷史性、哲理性、它有豐富的音樂遺產、理論遺產和樂器遺產、古琴文化藝術是高雅的、高尚的、高貴的,深刻的、深厚的、深遠的‘它神圣、神妙、神奇,但高而可攀、深測、神而可解。
現流行的樂器很多,就我國本土流傳的樂器來說,古琴算是最為受歡迎的了。古琴作為中國最早的彈撥樂器,是漢族文化中的瑰寶,是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表作。古琴培訓和正古琴今天就來說說古琴的音色有哪些。
![](http://zs1.img-/pic/179924/p2/20170427135934_3455_zs.jpg)
一曰“奇”:謂輕、松、脆、滑者乃可稱奇。蓋輕者,其材輕;松者,扣而其聲透,久年之材也;脆者,質緊而木聲清長,裂紋斷斷,老桐之材也;滑者,質澤聲潤,近水之材也。
二曰“古”:謂淳淡中有金石韻,蓋緣桐之所產得地而然也。有淳淡而無金石韻,則近乎濁;有金石韻而無淳淡聲,則止乎清。二者備,乃謂之“古”。
三曰“透”:謂歲月綿遠,膠漆干匱,發音響亮而不咽塞。
四曰“靜”:謂之無殺颯以亂正聲。
五曰“潤”:謂發聲不燥,韻長不絕,清遠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