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多聯機型系統
多聯機型系統,即制冷劑流量系統。顧名思義是一種制冷劑系統,它以壓縮制冷劑為輸送介質,采用一臺壓縮機帶動多臺室內機,室外主機由外側換熱器、壓縮機和其他附件組成。室內機由直接蒸發式換熱器和風機組成。制冷劑通過管路由室外機送至室內機,通過控制管路中制冷劑的流量以及進入室內各散熱器的制冷流量,來滿足不同負荷房間對熱濕的要求。 與其他冷媒型空調系統最主要的區別為:該系統壓縮機采用變頻調速進行控制,當系統處于低負荷時,通過變頻控制器控制壓縮機轉速,使系統內冷媒的循環流量得以改變,從而對制冷量進行自動控制以符合使用要求,對一般住宅用家用空調系統只需設一臺變頻壓縮機
優點:可以滿足不同房間的需求,節能,熱體舒適性好。

進入90年以來,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空調開始進入許多城市的商場、辦公室、會議室、旅館、飯店、車站、影劇院等公共建筑以及居民住宅。 這些空調消耗大量的電能,造成城市的非工業用電急劇增加。制冷空調在社會中應用的規模,僅以北京為例,2002年7月電網瞬間負荷已上升到782萬千瓦,其中空調等降溫用電占北京地區電力總負荷的38%左右。廈門在2003年8月空調制冷用電占總負荷的32%。 許多城市空調用電量已占城市總用電量的30-40%。在幾乎所有的工業化國家中,空調和制冷設備的年耗電量都是一大戶。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目前,我國人均資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能源消費量為世界平均水平的55%。 中國人均用電量只有1000千瓦時左右,只相當于世界平均用電水平的一半,遠遠低于發達國家人均用電2萬千瓦時的水平。 但在另一方面,每萬美元國民生產總值能耗方面則為世界各國之首,為印度的二點二倍,為發達國家的四至六倍;使用能源的設備效率偏低,又造成能源的浪費,能源利用效率不高。 冬夏兩季,空調建筑的空調耗能占整個建筑耗能的50%以上。采取必要的建筑節能措施,可使空調建筑降低空調的設備運轉能耗的25%以上,因此積極采取合適的節能措施,意義重大。 例如,一般酒店能耗以電為主,其中空調耗能占到總能耗的一半,其次就是熱水。一個酒店的能耗當中,這兩項占的比例大,僅次于人力成本。

“以4000噸的冷庫為例,夏季每個月要耗電6萬—8萬元,占生產成本的35%,一般情況下,如果冷庫的占用率不到2000噸,企業就面臨虧本。”福州冷凍行業協會秘書長張時正介紹,其實,即便是在春節旺季期間,市場上的冷庫也很難滿負荷運作,何況夏季又是冷庫企業的淡季。為此,冷庫企業的收費維持在每天每噸3元,不敢輕易變動。
專業冷庫“吃不飽”
這幾年福州市冷庫大規模地建設,改變了原先“供不應求”的市場狀況。2006年,奇龍萬噸冷庫投建,讓福州冷藏業進入規模化發展。目前,福州市庫容量超萬噸大關的有海生冷庫、奇龍冷庫、隆凱冷庫及閩臺農產品市場的冷庫。截至今年年初,數據顯示,福州冷庫總容量22多萬噸,其中,500噸以上的冷庫將近30家。今后,在建的晉江市富鴻水產有限公司一個5萬噸的冷庫還將刷新該市的冷庫容量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