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zs1.img-/pic/82016/2016/20160423105232_6380_zs_sy.jpg)
裹糕粽又叫年糕。一般春節的時候,我國很多地區都有講究吃年糕。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所以每年逢年過節都會備上一些粽子,特別五月初五時候,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都會食裹蒸粽子。每年到了端午吃粽子的時候,具有萬粽{zw}之稱的皇中皇裹蒸粽屬{sx}。肇慶皇中皇裹蒸粽子因其滋味鮮美,攜帶、食用方便而備受廣大旅游者厚愛,有“東方快餐”之稱。
![](http://zs1.img-/pic/82016/wen/20160423134333_0411_zs_sy.jpg)
“除夕濃煙籠紫陌,家家塵甑裹蒸香”,這兩句古詩,道出了肇慶人吃裹蒸粽至今不變的鄉俗。不過到今天,肇慶人手工家庭小作坊制作裹蒸粽的觀念要變一變了,小作坊普遍存在的生產衛生條件差,生產設施簡陋,工藝落后等問題制約著肇慶裹蒸粽行業的健康發展。
為保鮮添加硼砂
據記載,早在漢,西江兩岸城鄉居民早已有春節bao裹蒸粽的習俗,加上制作裹蒸粽的冬葉是肇慶地區特有的一種農作物,用它制作的粽子與用蓮葉及其他材料制作的粽相比別有一番風味,這也就成了肇慶的特產,享譽珠三角。
肇慶市質監局局長李康廷告訴記者,鼎盛的時候,肇慶裹蒸粽小作坊和農戶近100家,而規模化的企業只有三四家。小作坊衛生、質量、安全意識較差,有些人銷售過期變質的產品,甚至有些人為了保持裹蒸粽新鮮添加帶香味的硼砂,這些都嚴重危害了肇慶裹蒸粽的聲譽。
肇慶裹蒸粽
抽查合格率為85.2%
據最近調查統計,肇慶從事裹蒸粽的人員有200多人,裹蒸粽企業約有60家,年產值約5000萬元。其中證照齊全的裹蒸粽生產企業有16家,證照不全或無證無照或超范圍生產經營的企業有46家,查處生產不合格裹蒸粽6宗,取締了13家無證照企業。今年3月份抽查裹蒸粽48批次,合格率71.43%,整治后,9月初抽查裹蒸粽55批次,合格率為85.2%,抽查合格率比整治前上升了13個百分點。
制定裹蒸粽地方標準
李康廷表示,目前在市場上經常可以看到有假冒的肇慶裹蒸粽叫賣,并且整個肇慶裹蒸粽的質量也是參差不齊,“不能讓小部分的質量較差的產品壞了肇慶裹蒸粽的聲譽”,正制定肇慶裹蒸粽的地方標準。“現在已經送省質監局專家組研究,估計不久就會有我們自己的標準了。”
他提醒說,消費者購買裹蒸粽時,首先看bao裝,質量好的裹蒸粽bao裝的冬葉顏色鮮艷,如果時間長變質的產品則會發黃;其次聞,有酸味的就變質了,清香味的粽子質量好;第三就是要購買正規大品牌廠家的產品,看清生產日期。
![](http://zs1.img-/pic/82016/2016/20160423105243_6516_zs_sy.jpg)
制作方法;
1. 將去皮綠豆泡水5小時左右瀝干水,放入適量鹽,拌勻,備用
2. 將五花清洗干凈,1.5厘米厚的長條肉,放入甜面醬,五香粉,鹽,醬油,料酒,黑胡椒,拌勻,腌制1小時以上備用。
3. 糯米用40度的溫熱水淘洗兩三遍,瀝水,加入鹽,拌勻,備用。
4. 粽子葉,正反面洗衣干凈,和草繩一起放入開水鍋中燙一下,撈起,瀝干水備用。不用很干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