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站、車輛段都有上設備,列車出發前在車輛段整備的時候就已經由上水工加滿水了。中途停站的時候會根據需要再次由車站的上水工補水。普通列車車廂有個注水孔,山水工將上水管插到注水孔,打開閥門,水就注入列車上的水箱里了。列車每節車廂的水箱一般在車廂端部,廁所和洗漱間上方,容量大致是一噸。動車組列車的水箱在列車下,也是要有上水工來上水的。


我國現有客車給水系統存在的缺陷,使它已遠遠不能滿足高速鐵路客車區間運行時間長、站停時間短等的要求。因此,針對現有客車給水系統客車內部給水裝置結構不合理的關鍵問題,首先對高速鐵路客車內部給水裝置進行合理的設計,同時對客車給水站的給水設備進行相應的設計,使其與高速鐵路客車內部給水裝置相適應。使各節車廂的儲水箱相連通。每節車廂內的儲水箱用直徑100mm的管道相連通,車廂間用直徑100mm軟管相連,使整個客車的水系統貫通為一個整體。加大車廂給水及連接管道的管徑,增大水流量,提高上水速度,縮短上水時間。



鐵路給水工程中一般將旅客列車補水的車稱為給水站,其它站統稱為供水站。旅客列車給水站應有供旅客列車補水的給水栓(客栓),鐵路給水栓的給水每排干管應按兩端進水或者環狀布置,也可從中部與站區內給水干管連接成T型。根據《鐵路工程節能設計規范》(TB10016-2016)規定,每排旅客列車的栓管均應設置控制閥門和計量裝置。對于通過式列車給水站,晝夜列車少于24列時,按一排客栓設計;介于24-59列時,按兩排客栓設計;三個方向及以上的了旅客列車,介于60-107列時,按三排客栓設計;四個方向及以上的了旅客列車,大于107列時,按四排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