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旅客經常乘坐火車,有的甚至經常在火車上住上兩天兩夜,但大多數旅客卻不知道火車上的日常用水是怎么來的。本網從廣鐵部門了解,原來,每當旅客列車停靠在具有供水設備的車站時,車站就有給水員為每節車廂上水。韶關東站上水值班員陳建國介紹,“列車進站前,我們上水人員就要提前站好位置在股道上等待,托管、插管、放水、觀閥、收管等等,每一個環節都要在規定的時間內精準的完成,才能在不影響列車正點出發的前提下完成上水工作。”


作為重要的鐵路樞紐站,鄭州火車站有時一趟列車就停兩三分鐘,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完成規定的加水作業,以保障列車正點開出。每次上水的過程就像一場戰役,有時候一頓飯要吃上好幾回,火車一來,就要立即放下手中的碗筷。除了工作辛苦外,給水員更“糾結”的是險和臟。加水時一方面要時刻注意避讓鄰近股道開行的列車,另一方面由于列車的注水口邊緊挨著排污口,車廂廁所里沒有沖干凈的糞便會因為車體震動突然飛濺出來,而給水員必須用力頂住水管,往往來不及躲閃,褲腳鞋面經常被弄得臟污不堪。



當前,旅客列車每節車廂的儲水箱各自獨立,安裝在車廂兩端的上部,供應該端的旅客用水,一般儲水箱容積1000L,餐車儲水箱容積1500L。車廂的給水口分布在車廂左右兩端的下部,斜對稱,插拔式,給水管為DN25鋼管。采用水滿自溢的型式,上水工人從溢水口是否有水流出判斷儲水箱是否加滿水。客車給水站的給水設備,建設標準為水栓井間距25m,大的鐵路客車給水站,每排有21個給水栓[1] 。客車給水栓出口壓力為20mH2O(距鋼軌上平面,下同),盡端式客車給水站客車給水栓出口壓力為16mH2O,客車給水栓出口流量在上水時為2.5L/s(盡端式客車給水站為2L/s)。水栓井1井2栓,客車給水栓及給水膠管內徑均采用32mm[2]。客車給水站建有增壓所用的建筑和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