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學生廣泛地閱讀,那么在課堂上所講解的任何一個新概念、新現象,就會納入他從各種書籍里汲取到的知識的體系里去。【蘇霍姆林斯基】
![](http://zs1.img-/pic/169415/p9/20170704101225_6492_zs.jpg)
![](http://zs1.img-/pic/169415/p9/20170704101224_8380_zs.jpg)
![](http://zs1.img-/pic/169415/p9/20170704110758_8158_zs.png)
![](http://zs1.img-/pic/169415/p9/20170704095050_1732_zs.jpg)
2017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從事教育這么多年,我感覺現在中國教育最的問題是家庭教育。”他還曾在一篇專訪中談到,家庭教育中的問題只靠跟為人父母者談一談,是很難起作用的,對孩子影響大的還是家長們的身體力行。
一、為什么不要發脾氣?
1、一分脾氣七分害
教育界的專家指出:貧窮不會帶來教育的失敗,但精神的待一定會制造一個問題兒童。
讓孩子生活在精神的待中,就如同給她帶上了終生痛苦的枷鎖。很多家長把孩子的任性、不聽話、頑皮搗蛋歸咎在孩子身上,其實每一個問題兒童的背后,必有一個問題父母,這是鐵的規律。
孩子的問題,幾乎都是家長的問題,只是很多父母不愿意去看見自己的問題,總是想盡各種辦法修理孩子。
再有靈性的孩子,如果遭受了精神待后,都會走向消極、悲觀的世界,這是不可避免的。
![](http://zs1.img-/pic/169415/p9/20170704101225_6492_zs.jpg)
![](http://zs1.img-/pic/169415/p9/20170704095050_1732_zs.jpg)
![](http://zs1.img-/pic/169415/p9/20170704101224_8380_zs.jpg)
![](http://zs1.img-/pic/169415/p9/20170704110758_8158_zs.png)
2、壞脾氣會遺傳
什么樣的環境,造就什么樣的孩子。愛發脾氣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容易叛、多疑敏感、內心脆弱又好斗。孩子長大后,脾氣也很暴躁、為人苛刻,嚴重的很可能發生變態、傾向。
當這樣的孩子長大,為人父母時,也會繼承父母的壞脾氣,出現“發泄傷害、復制暴的情況。這時,下一幼小的孩子又成了壞脾氣的犧牲品。
正如蒙臺梭利言: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8正面告訴孩子應該做什么,而不是不該做什么
傳統型教育者的居高臨下的姿態,總是對孩子說 ' 不準打人,不準在沙發上吃東西”等等,這種負的口氣只會將注意力引向并集中于面的行為;而孩子仍然不知道好的行為是什么,自己應該做什么。積極的說法是用美德修正孩子的行為,如 ' 你忘記了與人和平相處”或 ' 我們是在餐桌上吃東西!”
![](http://zs1.img-/pic/169415/p9/20170704101225_6492_zs.jpg)
![](http://zs1.img-/pic/169415/p9/20170704110758_8158_zs.png)
![](http://zs1.img-/pic/169415/p9/20170704101224_8380_zs.jpg)
9每天抽時間跟孩子單獨相處,共同做點雙方都感興趣的事情
每個孩子都需要從父母那里得到足夠的重視。在每天工作之余,父母要騰出一些時間參加孩子的游戲。要為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的經歷,盡可能讓孩子接觸到各類東西。父母作為孩子的傾聽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應尊重孩子的感受,以超脫且同情的態度陪伴在孩子的身邊。
10讓孩子的爸爸發揮作用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爸爸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爸爸不僅是一個監督者,更需要成為積極的參與者。父母作為一個集體,討論教育的原則,與孩子一起游戲,一起談話,這樣會收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