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的色澤
(2)淀粉水解——淀粉很容易水解,當它與水一起加熱時,即可引起部分分子的裂解。在淀粉不wq水解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糊精,糊精在高溫下由于焦化作用生成焦糊精,食品在烘烤或炸制過程中便可產生黃色或棕紅色。
(3)食品本身含有tr色素,如胡蘿卜類色素、花黃素及植物性鞣質等,在一定條件下可使食品產生或改變其色澤。
(4)食品在加工過程中或熟制的添加適量色素,以改變或突出某些產品的色澤。

中式烘焙--香烤芝麻餅
以前,媽媽總愛給我買芝麻餅,酥酥的,脆脆的,芝麻香香的,但是感覺香精和糖精的味稍微重了些,學會了這個芝麻餅,以后大概不會在外面買了,其實自己做飯,學烘焙,除了是興趣盎然,把它當成享受生活的一種方式外,還有就是自己做的更放心更順口,在食品環境比較混亂的年,自己要更加關愛自己和家人。
原料:牛奶35克,細砂糖40克,食用油25克,低筋面粉100克,泡打粉1/4小勺,蘇打粉1/4小勺,黑白芝麻
做法:
1.將牛奶,細砂糖,食用油混合
2.攪拌均勻,顏色呈粘稠的乳白色
3.將低粉、泡打粉、小蘇打過篩和2混合
4.攪拌成粘稠的糊狀
5.切成大小相同的小塊
6.揉成圓球裹上混合好的黑色芝麻
7.壓成餅狀
8.烤盤墊上錫紙,擺放好芝麻餅
9.烤箱預熱,150度烤10分鐘左右。
非常簡單,基本上有烤箱就可以做,當然,需要仔細配好原料的比例,有一次稍微多放了些面粉,結果做出來的芝麻餅口感就不那么酥脆,發硬,所以,只凡挨上烘焙二字的,原料的重量必須精益求精。口感在眾多美食里毫不遜色。簡單不見得就不好吃哦!

食品的色澤變化
食品在加工和熟制過程中色澤的變化——食品在熟制過程中的色澤變化是極其復雜的,它與食品的組成成分、加熱介質的性質、溫度等因素有密切的關系。
(1)褐變——褐變是食品比較普通的一種變色現象。當食品原料進行加工、貯存、受到機械損傷后,易使原料原來的色澤變暗,或變成褐色,這種現象稱為褐變。在食品加工過程中,有些食品需要利用褐變現象,如面bao、糕點等在烘烤過程中生成的金黃色。但有些食品原料在加工過程中產生褐變,不僅影響外觀,還降低了營養價值,如水果、蔬菜等原料。褐變作用按其發生機制可分為酶促褐變及非酶褐變兩大類。酶引起的褐變多發生在較淺色的水果和蔬菜中,如蘋果、香蕉、土豆等。當它們的組織被碰傷、切開、削皮而遭受病害或處在不食物的酶促褐變,在實際工作中,可采用熱處理法、酸處理法和與空氣隔絕等方法防止食物的褐變。因為酶在45%以上、pH值在3.0以下以及經加工的原料浸泡在清水中、糖水中或鹽水中都能防止酶促褐變的形成。非酶褐變是不需要酶的作用而能產生的褐變作用,它主要bao括焦糖化反應和美拉德反應。焦糖化反應是食品在加工過程中,由于高溫使含糖食品產生糖的焦化作用,從而使食品著色。因此,在食品加工過程中,根據工藝要求添加適量糖有利于產品的著色。美拉德反應是食品在加熱或長期貯存后發生褐變的主要原因,反應過程非常復雜。在實際工作中,若需要控制非酶引起的褐變,可采用降溫、亞硫酸處理、降低pH值、降低成品濃度或使用不易發生褐變的糖類等方法,控制非酶褐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