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電子商務時,全球物流l產業有了新的發展趨勢。現物流fu務的核心目標是在物流全過程中以最l小的綜合成本來滿足顧客的需求。
自2004年以來,由中國物流百強評選組織委l員會(以下簡稱評選組委會)組織的中國物流bjqy評選活動已成功舉辦了四屆,得到了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有關部門、單位及物流企業的大力支持與參與,在經濟領域尤其是物流界普遍認為此項評選活動qw性強、可信度高,對推動中國物流企業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我國物流業已步入轉型升級的新階段。但是,物流業發展總體水平還不高,發展方式比較粗放。主要表現為:一是物流成本高、l效率低。2013年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高達18%,高于發達國家水平1倍左右,也顯著高于巴西、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水平。二是條塊分割嚴重,阻礙物流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仍未打破。企業自營物流比重高,物流企業規模小,先進技術難以推廣,物流標準難以統一,迂回運輸、資源浪費的問題突出。三是基礎設施相對滯后,不能滿足現物流發展的要求。現化倉儲、多式聯運轉運等設施仍顯不足,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物流園區體系尚未建立。順暢、便捷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尚不健全,物流基礎設施之間不銜接、不配套問題比較突出。四是政策法規體系還不夠完善,市場秩序不夠規范。已經出臺的一些政策措施有待進一步落實,一些地方針對物流企業的亂收費、亂罰款問題突出。信用體系建設滯后,物流業從業人員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升。

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國形成的,起源于20世紀30年,原意為“實物分配”或“貨物配送”。1963年被引入日本,日文意思是“物的流通”。20世紀70年后,日本的“物流”一詞逐漸取了“物的流通”。
中國的“物流”一詞是從日文資料引進來的外來詞,源于日文資料中對'Logistics'一詞的翻譯“物流”。
中國的物流術語標準將物流定義為: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中,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bao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功能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用戶要求的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