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升奶牛體表熱量散發及控制喘氣頻率過快,理解溫度濕度差以及氣流對牛體皮膚表面和被毛層水分的轉移非常重要。Chastain和Turner(1994)報告說,在蒸發散熱之外,溫暖天氣下為了給牛體降溫,并達到熱量和水分從奶牛體表和被毛層理想的轉移速率,風速必須達到1~2.2米/秒。本文提到的模型模擬了奶牛暴露在不同環境中時潮濕體表和被毛層的熱損失。模擬結果并未經動物實驗驗證。
喘氣是奶牛散發熱量的另一種方式。這是一種呼吸過程,它通過直接加熱吸入的冷空氣(在寒冷環境中)或將肺里的水分蒸發(在溫暖環境中)來散發熱量。當奶牛呼吸頻率達到80~90次/分鐘時已開始遭受熱應激(Stowell,2000)。喘氣是非常耗費能量的,在喘氣過程中,需要大量能量進行維持。據Hillman和Gebremedhin觀察(1999),奶牛暴露在氣溫36℃,濕度38%和風速1米/秒的環境中時,呼吸頻率可高達132次/分。
預飼期為15h,正飼期分為熱應激期(2011-7-20~2011-8-30)和非熱應激期(2011-8-31~2011-9-28,實驗室樣品分析和相關指標的測定(2011-10-8 ~2011-12-30)在甘肅畜牧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臨床診斷實驗室、飼料與營養實驗室、畜牧獸醫中心實驗室。 試驗日糧組成及營養水平 精料基本原料一組成有:玉米,次粉、豆粕、菜籽粕、棉籽粕、碳酸鈣、碳酸氫鈣、食鹽、維生索A、維生索D3、維生索E,鋅、硫酸鎂、賴氨酸等,精料一營養成分分析值:CP≥18.0%,CF≤9.0%,粗灰分小等于10.0%, Ca0.70-1.80%,總磷≥0. 50%,食鹽0.70-1.40%,賴氨酸≥0.50%,水分≤13.0%。粗料主要是青貯玉米秸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