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米粘性較強,一碗飯扣在桌子上保持原樣不散開,米粒呈半透明狀,生米腹白較小,膠質含量高。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長白山水質優良,黑土地土質肥沃,大自然恩賜給東北人民全國優質的大米,養育了東北人民厚樸直爽的秉性。
南方的秈米,顏色發灰,透明度很低,質脆易碎,粘性比較低,蒸熟后比較散,吃起來口感略“粉”,沒有韌性,也沒有特別的香味。所以南方吃米飯的頻率大大降低,大米更多是用來制成米粉,以湯,拌,炒等烹飪手法為之增香。
東北大米產地主要位于黑龍江的五常、盤錦、肇東、綏化市慶安縣 、長白山下的柳河縣等地, 生長周期在180天左右,為其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陽光雨露充足,又種植在極肥沃的黑土壤中,富含豐富氮、磷、鉀等多種礦物元素,極其符合稻米生長的要求,以純凈無污染的河水或井水灌溉,獨特地域優勢,保證了大米獨有的品質。
東北大米主要種植于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的廣大平原地區,種植在極其肥沃的黑土地中,吸收了足夠的氮、磷、鉀等多種礦物元素,陽光雨露充足,又有純凈無污染的灌溉用水,生長周期一般五個月左右。獨特地域優勢,保證了東北大米獨有的高品質。真正的東北大米粒形短圓,長寬比約為1.6:1,腹白少,膠質率高,米色清亮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