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漁歌唱晚:此段變奏時,在上五度調是發展了新的節奏音型,并以此為核心音調作連續下行模進,尾部主題變化出現。7、洄瀾拍岸:句是上一段的壓縮,以均勻的節奏出現,然后主題以舒展的節奏構成一連串同音承遞的下行模進音調。8、橈鳴遠瀨:前半部以具有動感的附點音符節奏型作模進,后半部是主題的壓縮。9、欸乃歸舟:全曲的高潮。前半部主題音調配以較為固定的節奏型,音型向下模進,配合旋律作遞升與遞降的交替進行;漸快的速度、漸強的力度,造成橈聲、浪花聲、人聲交織一片的動態感,將音樂推向高潮。后半部與上一段的后部相同,回到優美如歌的主題。10、尾聲:由主題的部分音調剪接組合成旋律,以舒展徐緩的節奏,輕柔地、漸漸地消失,一切歸于寧靜。請欣賞民族管弦樂合奏《春江花月夜》
拉弦樂器拉弦樂器主要指胡琴類樂器。其歷史雖然比其它民族樂器較短,但由于發音優美,有極豐富的表現力,有很高的演奏技巧和藝術水平,拉弦樂器被廣泛使用于獨奏、重奏、合奏與伴奏。拉弦樂器大多為兩弦少數用四弦如:四胡、革胡、艾捷克等。大多數琴筒蒙的蛇皮、、羊皮等;少數用木板如:椰胡、板胡等。少數是扁形或扁圓形如:馬頭琴、墜胡、板胡等,其音色有的優雅、柔和有的清晰、明亮;有的剛勁、歡快、富于歌唱性。

名詞解釋編輯人類制造的任何發聲物都可稱為樂器,所有樂器都有“特定音色,或發出一種聲音,或某一確定音高的若干聲音,或至少是提供材料在一定時間內連續發出噪聲”(舍夫納, A.Schaeffner, 1946)。這一定義列出了音色、音高和節奏參數,表明可研究所有“日常的音樂工具”(從敲擊的竹子到西方的古鋼琴),無論結構簡單或復雜、使用方法有何不同,歷史、地理、文化起源多么不同。樂器的功能和概念在各種民族文化中,各個時期中都不相同,如各種工具、容器以及其他器皿在節日儀式中皆可用作節奏樂器。這就是“廣義樂器”,也稱非藝術領域的響器,由學術界所界定,在中國的廣義樂器如:塔上的懸鈴、鐸,商販叫賣時搖的撥浪鼓,打更報時用的柝,狩獵用的牛角號,軍陣中用的銅角等,常被稱為信號樂器。此外,玩具、餐具、器皿等,如抖空竹、響陀螺、鴿哨、缶、甌、碟、盆等;“狹義樂器”則通常指用于音樂表演藝術的樂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