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香菇鵪鶉蛋
原料:鵪鶉蛋10個、香菇50克、青菜100克、植物油8克、濕淀粉、醬油、蔥、姜、精鹽、味精、植物油、香油各適量。

做法:
鵪鶉蛋1、將鵪鶉蛋煮熟,去殼,放入油鍋中炸至金黃色。
2、青菜洗凈切條,瀝干。
3、香菇用溫水泡軟,去蒂,切片。
4、鍋燒熱放油,下香菇、蔥、姜、青菜,放料酒、醬油、精鹽、味精后裝盤。鵪鶉蛋掛上濕淀粉,入油鍋炸一下,將油倒出,放精鹽、味精,用濕淀粉勾芡,淋入香油,輕炒幾下出鍋裝入香菇、青菜上即可。

鵪鶉養殖前景
養殖前景較大規模的馴化和飼養起源于日本。在1596-1781年,日本便有了籠養鶉,到1911-1926年,日本便涌現了專門從事鵪鶉繁殖改良方面的研究,培育了具有實用價值的日本鶉。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日本的養鶉業漸漸發展,其飼養數量曾經較長時間居世界之首。


世界許多國家都很重視鵪鶉的飼養,尤其是美國、加拿大、意大利、朝鮮、東南亞各國均有較大規模飼養。在朝鮮、幾乎每個養場都設有鵪鶉車間。鵪鶉的飼養業,在日本和朝鮮兩國的養禽業中已躍居第二位。中國20世紀30年開始引進鵪鶉來滬繁殖。20世紀70年開始引進朝鮮鵪鶉,80年又相繼引進法國肉用鶉。鵪鶉已被人們逐漸認識,視作滋補珍品,其飼養業也逐漸擴大繁榮。
人工孵化。種類多,有缸孵法、桶孵法、平箱或立箱孵化法等。桶孵法是將桶四周用紙糊幾層,將炒熱的稻谷裝入麻袋內,作為熱源,蛋也用麻袋裝好,一層蛋一層稻谷,放入桶內,孵卵管理人員必須嚴格掌握孵化規律,才能獲得高孵化率。

平箱孵化法,一般適合中小養鶉場,構造簡單,容易制造和操作,箱高157cm,長96cm,寬80cm,用5×5cm木方做四周的支架,四周及門用兩層纖維板,中間夾有玻璃纖維,起保溫作用。平箱分上、下兩層,上層為孵蛋室,下層為熱源室,兩層之間用0.3cm厚鐵板隔開,熱源室留一火門,用木炭、煤油或500W電爐供熱。

在孵化室內放有溫度計和放蛋筐及翻蛋架,孵化室應保持20~24℃,相對濕度60~65%,以利提高孵化率。孵蛋第三天后,每天翻蛋兩次,每次涼蛋幾分鐘,孵到11天后,進行驗蛋,蛋是紅色或黑色,光線不能透過,則是正常發育蛋。孵到15天后,將蛋放入雛蛋盤,一般經過17天孵化,受精蛋就發育成雛鶉,雛鶉出殼1~2小時絨毛已干,取出放入育雛室飼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