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碗延用當地傳統壽筵、婚筵之形式,可分為農家風情葷素筵、佛國特色素齋宴。具體可分為“五盔四盤”“八八六六”筵席等。所有菜肴均采用手工粗瓷大碗(盤)盛放,可八碗成席,亦可拆分成席,加之“發發祿祿”的吉祥諧音。八大碗菜肴采用臺蘑、臺參、牛羊、野雞、野兔、蕨菜、苦菜、黃花菜、莜面、玉米、黃米、土豆等為原料
![](http://zs1.img-/pic/171389/p2/20170121103235_9021_zs.jpg)
“雜燴”,這一菜美名俗的肴饌,其由來傳說甚廣,可謂史籍多有記載。因其味美好吃,頗受人們喜愛,故一般各地都有制作。烹制比較出名的有安徽“李鴻章雜燴”、湖北“全家福”(什錦大雜燴)、四川“紅燒雜燴”和貴州“烘雜燴”等,由于配方制法不同,風味各異,皆為筵席上撰。而“雜燴”之出名,在清長篇小說《儒林外史》、《三俠五義》以及魯迅《書信集.致增田涉》等書中,也均有提及。
![](http://zs1.img-/pic/171389/p2/20170121103231_9018_zs.jpg)
靖港八大碗之五仁整雞
五仁整雞是靖港八大碗宴席的第四道菜。靖港人凡事喜取吉利,四是一個吉祥數字,需要一個整菜,以寓意因為它象征著四季圓滿,團團圓圓,于是就用了整雞。五仁還是蒸肚片的五種果仁,雞則選用未下蛋的母雞,所謂“雞巷子”。因其肉質鮮嫩,容易熟爛。公雞、老母雞都不適合。
整雞不象平日剖雞那樣從胸腹切開,而是從雞尾部挖出一洞,用鐵鉤鉤出內臟,以保持雞身完整。洗凈后,將五仁填入雞腹中,有時也加放淮山等中藥,以增其滋補。雞身表面均勻涂抹細鹽后,放入蒸籠蒸熟,裝盆時稍作掛汁,即可上桌。
![](http://zs1.img-/pic/171389/p2/20170121103236_9121_z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