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快遞,一個龐大的市場正在集結
隨著我國經濟崛起以及與國際交流日益頻繁,人們對物資與信息流通產生了更大、更多元化、更個性化的需求,在這種背景下,快遞fu務基本形成了三種模式:同城快遞、國內異地快遞和國際快遞。
同城快遞是為同一城市、不同轄區的收發件人所進行的快件收發活動,能夠為國際快遞和國內異地快遞進行終端配送。同城快遞的重點是“同城”,因此更突出配送速度和個性化fu務。
在當下同城共同配送體系不健全的環境下,同城快遞主要抓住了用戶對“末端快遞配送”的fu務需求點:時效性強、安全性高和fu務靈活。表面上看同城配送是“微不足道”的“末梢”,實際上它不僅極大的影響著大型物流企業配送的整體時效性,還為一些小型快遞企業提供了同城配送網。

項目來源(Project source)
大環境:配送體量每年以50%左右的速度增長,市場潛力巨大。
快遞公司:價格競爭激烈,fu務質量差,產品結構單一,大多是加盟制,金子塔管理模式,執行力差勁
滿足不了客戶需求:滿足不了不同客戶需求,如gd客戶市場fu務為零,客戶和快遞公司信息不對稱,浪費很多資源。
行業數據
國家相關部門關于2016年上半年郵政行業經濟運行情況的通報
1、 一、總體運行情況 (一)全行業情況
上半年,郵政企業和全國快遞fu務企業業務收入(不bao括郵政儲蓄銀行直接營業收入)累計完成2475.8億元,同比增長32.3%;業務總量累計完成3238.3億元,同比增長49.2%。
(二)快遞fu務情況
上半年,全國快遞fu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32.5億件,同比增長56.7%;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714.6億元,同比增長43.4%。其中,同城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32.5億件,同比增長45.1%;業務收入累計完成244億元,同比增長43.3%。異地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97.2億件,同比增長61.1%;業務收入累計完成925.8億元,同比增長41.1%。國際及港澳臺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2.8億件,同比增長51.6%;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97億元,同比增長14.7%。
大數據統計專家
2、問菜鳥網絡的首席技術官兼快遞事業部總經理王文彬先生
今天中國的快遞業已經是全世界較大的,而且還在快速增長,表面上結合了電商的快速發展,這部分慢慢變成驅動整個中國新經濟很重要的引擎。電商已經超過3萬億,我們也預測會到10萬億,如果從bao裹角度看,我們甚至預測以后5-10年有可能每年有1000億件bao裹,去年郵政局統計是206億件bao裹,5-10年之內有可能到1000億件bao裹,是什么概念?每天可能有將近3億件bao裹在中國境內甚至境外流動。
數據分析

國家郵政總局09年~16年快遞業務總量和行業業務收入圖
目前“互聯網+”物流企業主要有5大模式:
互聯網物流企業發展到目前,主要解決的是運力統籌和貨源統籌的雙重難題。主要有以下5種模式:
1) 整車配送,一裝多卸模式
初期發展起來的互聯網物流企業以平臺為主,主要解決了傳統物流fu務站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隨著進一步的市場探索,各企業逐漸開始在貨物集散端思更多可行方案。最普遍的做法是,互聯網物流企業搭建平臺,平臺一端對接客戶,另一端對接司機。平臺的價值更多體現在整合了離散的貨源,完成了集貨功能。然而,以平臺為基礎,并沒有解決集貨困難、成本高、周期長、{yl}貨源難尋的問題。整車配送,一裝多卸模式其實只做到了最基本的表層重構,完成了對信息、貨物的聚合與分發,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物流行業供應鏈鏈條。
2) “滴滴打車”模式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基于LBS位置fu務,類似“滴滴打車”模式的互聯網物流企業紛紛上線,用戶在平臺發布送貨請求,貨車司機在線搶單。這種wq照搬滴滴打車模式的物流企業存在一定弊端。首先,“人打車”和“貨配送”有本質上的區別。物流配送的需求多來自企業,相比打車其流程復雜,要求多樣,難以標準化。其次,在支付閉環并沒有wq打通的情況下,物流配送的運費結算客單價較高,雙方需要簽收回單,還有賬期等一系列問題難以解決。
3) “拼車”模式來“拼貨”
貨運版“滴滴打車”模式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瓶頸,那么貨運“拼車”這一路徑能否行的通?從目前市場來看,拼車還是存在一定成長空間。拼車模式以整車為單位,但并不是指整車出租,“拼車”模式和海運船舶的分倉理念相似,將車輛的空間按照貨物的體積大小進行劃分安排,通過系統統一調配,配送車輛可以多點取送,多裝多卸,將社會閑散運力整合起來,同時達到成本和效率的優化。目前市場上“拼貨”的主流觀點是“高頻打低頻,強需求帶動弱需求”,但是在市場尚未wq打開之前,拼車的空間利用率想必會打折扣。另外技術、貨源等因素綜合影響下,時間、空間和距離三者之間的平衡點也難以定位。
4) 平臺招投標模式
此種模式用戶可以通過平臺發布貨運需求,司機在平臺展開競價,用戶根據報價選擇xjb合適的司機進行接洽。以此模式發展起來的互聯網物流企業,更加看重的是平臺對供應鏈的控制價值,企業一旦可以掌控供應鏈管理技術,那么后期將有很大的市場想象空間。互聯網本質是公開透明的,互聯網物流企業的貨運報價也會越來越接近剛性成本,那么在平臺競價的壓縮空間就會變的有限,貨運物流交易效率要求較高時,競價就會失去優勢。物流企業如果想通過補貼拉低競價來擴展市場份額,長遠來看這種燒模式很難持續發展。
5) 立體生態模式
商業模式中大的贏家是鏈主企業,供應鏈從單獨一條鏈向多條鏈整合過后就延伸出平臺模式,如果多個平臺的建設和整合,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