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加工等級
特等米 背溝有皮,米粒表面的皮層除掉在85%以上,粗纖維和灰分 含量低,但漲性大,出飯率高,食用品質(zhì)好。
標準一等 竹溝有皮,米粒面留皮不超過1/5的占80%以上,加工精度 低于特等米,食用品質(zhì)、出飯率和消化吸收率略低于特等米。
標準二等 背溝有皮,米粒面留皮不超過1/3的占75%以上,灰分和粗 纖維含量較高,出飯率和消化吸收率均低于特等米和標準一等米。
標準三等 背溝有皮,米粒面留皮不超過1/3的占70%以上,粗纖維和 灰分高于標準二等米,雖出飯率低于前三種,但營養(yǎng)成分保留最完整,有 利于人體健康。
如何識別新米與陳米
新米是指新收獲的稻谷所碾的米。從外觀上看,新米呈半透明,晶瑩透亮,有光澤,有新米的清香氣。好的新米放在嘴里嚼時打微微甜的感覺,煮飯時米吸水少,脹性弱,揭鍋時有股清香氣,飯粒完整,晶瑩發(fā)亮,有光澤,口感軟感軟。
陳米是指稻谷經(jīng)較長時間儲藏后加工碾成的米。稻谷儲藏過程中在溫度、水分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稻米中的游離性脂肪酸、各種有機酸和揮發(fā)性羰基化合物增加,會產(chǎn)生陳米氣和酸味,原有的清新香氣消失。與此同時,米的淀粉組織的細胞膜發(fā)生老化,膠體物質(zhì)變性衰老,米的色譯變得灰暗、無光澤,黏性下降,吸水增加,脹性變大,飯的口感變差,變硬,這是陳米的特性。
市場上除收獲后5~6個月內(nèi)打新米供應(yīng)外,其余時間供應(yīng)的均是陳谷新碾的米。稻谷貯藏時間越長,陳米氣和酸味越重,米的色譯越灰暗,無光譯,黏性越差,吸水增多,脹性增大,飯的口感也越差。
我們平時最常見的就是小 米粥。小米粥營養(yǎng)豐富,有“參湯” 之美稱。古時生完孩子后窮人家沒有什么 營養(yǎng)品,都是用小米加紅糖來補養(yǎng)身體 的。中醫(yī)認為,小米色黃,能人脾胃,所 以小米有健脾和中的效果,能緩解消化不涼、泄瀉、肢體乏力等癥。另外,小米性涼,所以還有滋蔭清熱的效果,能緩解胃陰虛導(dǎo)致的口渴能飲、善饑以及唐尿病。現(xiàn)研究則表明,小米含有大量的糖類,對緩解精神壓力、緊張、乏力等有很大的幫助,如果經(jīng)常出現(xiàn)抑郁等癥狀,就可以多吃小米。另外,小米富含維生素B1,和 維生素B2,可以防治口角生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