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羅漢是指佛教傳說中十八位永住世間、護持正法的阿羅漢,由十六羅漢加二尊而來。他們都是歷史人物,均為釋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羅漢主要流行于唐,至唐末,開始出現十八羅漢,到宋時,則盛行十八羅漢了。十八羅漢的出現;可能與中國文化中對十八的傳統偏好有關。 相關記載】 據經典記載,有十六位佛的弟子受了佛的囑咐,不入涅盤。公元2世紀時獅子國(今斯里蘭卡)慶友尊作的《法住記》中,記載了十六阿羅漢的名字和他們所住的地區。這部書由玄奘法師譯出之后,十六羅漢便普遍受到我國佛教徒的尊敬。到五時,繪圖雕刻日益興盛起來。后來畫家畫成了十八羅漢,推測畫家原意可能是把《法住記》的作者慶友和譯者玄奘也畫在一起。但后人標出羅漢名字時,誤將慶友列為第十七位住世羅漢,又重復了位阿羅漢的名字成為第十八位。雖然宋已經有人指出了錯誤,但因為繪畫題贊者有zm書畫家和文學家,如貫休、蘇東坡、趙松雪等人,所以十八羅漢很容易地在我國流傳開來。 最早紀錄】 最早記錄這件事的是宋蘇軾,他在《自南海歸過清遠峽寶林寺敬贊禪月所畫十八大羅漢》一文中,一一列舉出十八羅漢的姓名。前十六位羅漢即《法住記》中列的十六羅漢名,新增補的兩位羅漢,第十七位是“慶友者”,即《法住記》的作者。第十八
![](http://zs1.img-/pic/119403/foxiang/20160327091009_9017_zs.jpg)
在中國寺院中常供有十六羅漢、十八羅漢和五百羅漢。 “十八”是一個吉數,中國文化中的許多數量表達都用“十八”,如“十八世”、“十八侯”、“十八般武藝”、“十八學士”等。佛教中也有許多“十八”,如“《十八部論》”、“十八界”、“十八變”、“十八層地獄”等,“十六羅漢”變為“十八羅漢”顯然與這種“十八”情結有關。在唐《法住記》載,謂佛陀臨涅盤時,囑付十六大阿羅漢,自延壽量,常住世間,游化說法,作眾生福田,故佛寺叢林里常雕塑羅漢像,供養者眾。十六羅漢主要流行于唐,至唐末,開始出現十八羅漢,到宋時,則盛行十八羅漢了。十八羅漢乃世人于宋于十六羅漢外另加降龍、伏虎二羅漢。有的則加入達摩多羅和布袋和尚,西藏地區則加入了摩耶夫人和彌勒。而五百羅漢,通常是指佛陀在世時常隨教化的大比丘眾五百阿羅漢,或佛陀涅盤后,結集佛教經典的五百阿羅漢。
![](http://zs1.img-/pic/119403/foxiang/20160327090957_8319_zs.jpg)
![](http://zs1.img-/pic/119403/foxiang/20160327091012_0108_zs.jpg)
總之,要達到斷除這兩個我執的目的,我們必須依靠殊勝的智慧。在用勝義諦的理論來觀察時,我們所見聞的一切都猶如虛空,沒有絲毫所緣,但是凡夫由于妄想分別念而遭受許多無意義的痛苦。麥彭仁波切在另一個竅訣論中說:'分別念就象是虛空中的云霧,如果你自然安住,它是無利無害的,一旦我們去分別執著,那對我們則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http://zs1.img-/pic/119403/foxiang/20160327090957_8319_zs.jpg)
![](http://zs1.img-/pic/119403/foxiang/20160327091012_0108_z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