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里的師兄們在學習后積極交流心得體悟 ,共同進步!
如果以中觀宗和唯識宗的理論來觀察,自心是空性離根的;如果用大手印和大圓滿的方法,以上師的加持而了知身心的本性猶如虛空一樣,遠離戲論,所以麥彭仁波切在《定解寶燈論》中也講:'彼時自心起念空,譬如直視前虛空,必得堅定之深解。'
既然所貪的外境不存在,能貪的心也沒有,那怎能生起貪心呢!然后我們對能貪的補特伽羅的角度來進行觀察,他是有實還是無實?若是有實,貪執(zhí)外境不可能;若是無實,生貪心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修持無上光明大圓滿的人群之中,會顯現(xiàn)程度各異的證悟與覺受,有的人僅僅是某種了解,但究竟的緣起空性,即是真正的覺空無二的智慧,是沒有被任何分別念所染污,我們應當在這種大圓滿的本性當中安住。
我們?nèi)裟芙?jīng)常如此修持和安住于大圓滿境界中,就會自然解脫于此世間,遠離生死輪回的大海,趨向寂滅,最終現(xiàn)前雙運的本來智慧。這種雙運智慧也可說是法身、報身的智慧,也就是大圓滿中特有的自然本智。
在因明中通過現(xiàn)量和比量的推理方法,對名言中有和無的法進行觀察,所以說因明是世間的明燈,它對修習佛法非常重要,通過這盞明燈,再進一步我們可以進入中觀的論典,趣入勝義諦,{zh1}才能通達緣起空性。印度月稱論師和暫扎郭瑪曾辯論過很長時間(一說七年),后來麥彭仁波切指出名言中應按暫扎郭瑪?shù)挠^點去做,而在勝義中則是如月稱菩薩所講的那樣,那么他們之間的觀點怎樣融合呢?
舉缽羅漢
第三位是舉缽羅漢,他是一位托缽化緣的行者,所以手中一直拿著缽盂。
諾迦跋哩者——舉缽羅漢
諾迦跋哩陀原是一位化緣和尚。他化緣的方法與眾不同,是高舉鐵缽向人乞食,成道后,世人稱其為“舉缽羅漢”。
迦諾迦伐厘情阇者,是一位慈悲平等托缽化緣的行者。藉托缽福利世人,予眾生種植福德,并為他們講說佛法,以身教、言教度化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