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順帝漢安元年(126~144在位)時,沛國豐(今江蘇豐縣)人張陵(張道陵)于大邑縣境鶴鳴山倡導正一盟威之道,俗稱五斗米道,亦稱天師道。相傳,張天師在鶴鳴山修道傳教時,恰逢地方瘟疫肆虐,生靈涂炭,十室九空。為拯救蒼生于水火,天師將自創金丹術和極富道教特色的人體醫學思想加以整合,研制出袪病健體的神秘草藥配方。張天師將藥浸于酒中送于百姓,瘟疫得以袪除。百姓病除之后感覺身輕體健,精神煥發強于從前。因藥入酒,酒帶藥行,藥促酒力,使酒醇香甘怡,沁人心脾且功效神妙,百姓感念天師施救蒼生之恩,贊譽此藥酒為“妙沁神酒”,即為當下出名的妙沁藥酒。
那獨具特色的釀酒工藝、設備,那敦厚純樸的酒俗、酒禮,那琳瑯滿目的酒具、酒器,各種花樣翻新的酒辭、酒令,以及諸多與酒有關的美妙傳說,都勿庸置疑地表明,酒的釀造史,就是華廈文明的一部分。冷浸法將yw適當切制或粉碎,置瓦壇或其他適宜容器中,按照cf加入適量的白酒(或黃酒)密封浸泡(經常攪拌或振蕩)一定時間后,取上清液,并將藥渣壓榨,壓榨液與上清液合并,靜置過濾即得。
藥酒有冷浸法,熱浸法,煎膏兌酒法,淬酒法,釀酒法等多種制作方法,家庭配制則以冷浸法最為簡便。可將按cf配齊的潔凈飲片或藥材粗末置于陶瓷罐或帶塞蓋的玻璃器皿中,加入適量的酒(一般用低度白酒或黃酒),根據藥材吸水量的大小,按1 5至1:10的比例配制,密封浸泡,每天或隔天振蕩1次,14至20天后用紗布過濾。為了矯正口味,可加入適量的冰糖或白糖。藥渣可再加酒浸泡1^2次。一般宜在飯前溫 _fu,每次按量飲用。如不善飲酒,可從少量開始,逐漸增量,亦可兌水后fu用。根據藥理研究,酒精對人體的神經、循環、消化系統有明顯的作用,少量,或適量的飲酒,對人體有益,配之中藥(藥酒)飲之能防治某些疾病,促進人體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