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酒精工藝路”是1956年第l一屆全國釀酒會議上提出的。隨后,秦含章、周恒剛、沈怡方、熊子書、高月明、曾祖訓等一批白酒專家分赴幾地,帶領生產廠和科研單位蹲點研發。他們主要參國外利用大麥、玉米等谷物生產威士忌酒的工藝技術,經過近20年的實踐,取得初步成功。其中,山東青島酒廠試點產品通過部級鑒定,獲得好評。近幾年,圍繞著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又作了許多研究和改進。如添加專用配制劑,活性干l酵母、改良麩曲、己酸菌培養液等。
![](http://zs1.img-/pic/177434/p5/20170322103721_3065_zs.jpg)
淀粉質原料發酵酒精(一般有薯類、谷類和野生植物等含淀粉質的原料,在微生物作用下將淀粉水解為葡萄糖,再進一步由酵母發酵生成酒精);糖蜜原料發酵酒精(直接利用糖蜜中的糖分,經過稀釋sj并添加部分營養鹽,借酵母的作用發酵生成酒精);和亞硫酸鹽紙漿廢液發酵生產酒精(利用造紙廢液中含有的六碳糖,在酵母作用下發酵成酒精,主要產品為工業用酒精。也有用木屑稀酸水解制作的酒精)。
![](http://zs1.img-/pic/177434/p5/20170322103716_0181_zs.jpg)
生理學研究和1?C標記的纖維素實驗說明,生長于纖維素上的微生物的生物能量效益取決于胞內低聚糖攝取過程中β一糖苷鍵磷酸解的效率,并且這些效益超過了纖維素合成的生物能量成本。這些研究為纖維素分解菌在纖維素上快速生長提供了實驗依據和理論依據。 應用聯合生物加工的關鍵是構建出能完成多個生化反應過程的酶系統,使纖維素原料通過一個工藝環節就轉變為能源產品。一些細l菌和真l菌具有CBP所需要的特性,所以改造現有的微生物已成為研究的熱點。以基因重組等為表的生物工程技術已經使這種設想成為現實,并為設計出更完善的CBP酶系統提供了可能。
![](http://zs1.img-/pic/177434/p5/20170322103721_3065_z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