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其在描述教育概念時用到了培養一詞,而它在表述培養概念時又使用了教育一詞——“按一定的目的長期地教育和訓練”,有循環描述(定義)的嫌疑。其二,表達的是基本的教育概念——“教導,啟發”,但同時它對教導的表述是——“教育指導”,又有循環描述(定義)的嫌疑。在定義時,定義項中不能直接或間接bao括被定義項,否則就形成了循環定義的錯誤。這方面,《新華詞典》中對教育一詞的描述就不存在循環定義的問題。《新華詞典》中對教育一詞的描述也分為兩個方面,其一是:“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的的社會活動”,顯而易見這里表達的是宏觀的教育概念。其二是:“使明白道理”,該表述把教育同訓練活動區別開來了,想來是要表達教育的基本概念。但是,這么表述是不能把教育同學習、研究、宣傳等活動區別開來的,因為這些活動也可以使人明白道理。因此,這樣表述教育的基本概念是值得商榷的。
遠古社會教育的產生,與人們所處的自然生態環境直接相關。它直接發源于上古先民最切近的謀生方式之中,故其內容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尸子君治篇》有一段關于原始氏族社會生活實況的記載:燧人氏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漁;宓羲之世,天下多獸,故教以獵。漁獵是人類最古老的謀生方式之一,在中國新石器文化遺址中,保留了這方面的大量痕跡。將傳說中的遠古教育與謀生技術的傳播與應用結合在一起,有助于說明遠古教育的特征。同時,傳說中的遠古教育也反映了當時區域性氏族文化的主要特征,以及氏族部落之間、氏族內部知識文化傳播交流的主要形式。
教育
教育
一個生活在山林茂盛地帶的部落,會較早發明和掌握的技術;一個生活在平原地帶的部落,會較早發明和掌握農業生產技術;而生活在洪水容易泛濫成災地帶的部落,則會被迫去摸索治理水害的辦法。
語文也是語言文字或語言和文學的簡稱。
語文這二字,單面上,語文的“語”,意為“自己及他人的言論”(通俗點說就是你說話時運用的語言),“文”意為“文字”、“書面言論”。語文二字連起來的意思則為自己及他人的言論與文字。
語文
語文
科學與學科沒有國界,部分學科有區域性和民族性特征。中國大陸地區漢語區的語文特指漢語文,它是以現漢語為表述的形式,選取文學庫、經典的作品,通過教師的指導,用來豐富學生的情感,陶冶情操,激發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的一個傳承人類文明的基礎平臺的一門重要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