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成份
異鼠李素(isorhamnetin),異鼠李素-3-O-β-D-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O-β-D-glucoside),異鼠李素-3-O-β-蕓香糖甙(isorhamnetin-3-O-β-rutinoside),蕓香甙(rutin),紫云英甙(astragalin)以及槲皮素(quercetin)和山柰酚(kaempferol)為甙元的低糖甙。還含維生素(vitamin)A、B1.B2.C、E,去氫抗壞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葉酸(folic acid),胡蘿卜素(carotene),類胡蘿卜素(carotenoid),兒茶精(catechin),花色素(anthocyanin)等。
種子含油,其中脂肪酸為: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s),油酸(ole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亞麻酸(linolenic acid),非皂化部分有:玉蜀黍黃質(zeaxanthin),隱黃質(cryptoxanthin),a-,γ-和δ-胡蘿卜素(carotene),谷甾醇(sitosterol),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以及磷脂(phosphatide)。皮含5-羥色胺(serotonin),葡萄糖歐鼠李甙(glucofrangulin)。葉含抗壞血酸,去氫抗壞血酸,異鼠李素(isorha-mnetin)胡蘿卜素。根皮合生物堿,根瘤含氯化血紅素(hemin)。

沙棘果實成熟后,其果柄處不形成分離層,所以只要鳥雀不啄食的話,沙棘果實可以長期在樹上保留,甚至可以保存到下個年度的收獲季節。當然,有些品種,例如從高緯度地區引來的一些品種,也常有成熟后即不斷落果的情況。在不落果的情況下,以什么時候采收最為理想呢?根據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楊誨榮等的研究,從維生素C含量變化的情況看,以成熟和近成熟期含量{zg};達到過熟狀態時,維生素C含量則迅速下降,差額達2/5以上。達到過熟以后,則處于比較穩定的狀態。類胡蘿卜素的含量情況也是這樣,以果實成熟初期含量{zg},達到過熟時則會下降。沙棘油則是在果實成熟期的兩周內含量{zg}。所以,從果實營養成分的變化來看,以果實成熟期前后采摘最為適宜。同時,有些品種在果實過熟時,果實會破裂流出漿液。另外,鳥雀啄食沙棘果也很嚴重,在確定采收計劃時,這些因素都應該慮在內。

緊張精良沙棘品種分為以下幾種:
1.俄羅斯大果沙棘 無刺或少刺,果大,桔血色,百粒重55~60g,出汁率90%以上。
2.中國沙棘 枝刺較多,果實扁圓形、圓形或橢圓形,橙黃色或桔黃色,百果重18.3g,出汁率79.1%。
3.中亞沙棘 果實闊橢圓形或倒卵形,百果重19.5g,出汁率80%。
4.蒙古沙棘 果實圓形或近圓形,百果重20.8g,出汁率78.2%。
5.云南沙棘 果實圓球形,百果重16.5g,出汁率7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