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錦涼米線
此品在滇中一帶十分風行,夏秋兩季,家家小吃店都要推出這個品種。它配料多,用料全,酸、辣、麻、甜、香各味俱全,口感滑潤。傳統滇味拼盤墊底也多采用什錦涼米線,上面再蓋上“五色料”。
原料:
主料:米線200克。
配料:熟雞肉絲10克,紅、白蘿卜絲、香酥、熟韭菜段各3克,水發木耳、水發海蜇絲、薄荷、香菜段各2克,鹵雞蛋1/4個。
調料:咸、甜醬油各3克,花椒油0.5克,辣椒油、蔥姜汁、鹵雞蛋汁各2克,鼓醋5克,味精、芥未汁、芝麻油、炒芝麻、炒花生米各1克。
制法:
(1)米線用涼開水洗后瀝干水分,裝入碗中,放上紅、白蘿卜絲、韭菜段、水發木耳、海蜇絲、薄荷、香菜段、雞絲、香酥、鹵雞蛋。要求擺放要妥當,顏色搭配好,要有看樣。
(2)就米線碗,依次放入上述調料,即可拌勻入味食用。

蒲廟和武鳴的生榨粉
生榨米粉又稱生榨粉,最傳統的生榨米粉來自南寧蒲廟鎮,生榨米粉以軟、滑、香,還有與眾不同的微酸而聞名。據說,這種微酸的形成并非加入食用酸醋,而是加工米粉過程中由于產生了一種能助食物消化的酵母菌的作用后自然形成的,是米粉本身的味道。“吃生榨米粉就要吃這種‘餿味’,那才zz。”
生榨米粉是壯族地區的一種傳統食物,其中又以廣西的最為出名,總體來說有很多地方會做并且有很長的歷史了:上林、武鳴、蒲廟、馬山、都安、南寧、扶綏、崇左、百色、平果等等。
生榨米粉在壯話里稱為“粉拉餿”。蒲廟的生榨米粉配料也有一大特色。多年未變的傳統老三樣“豆腐干、頭菜碎、豬肉沫”均為生料。當然,現在也有很多店鋪為了方便快捷,這三樣都煮熟后放一旁備用。

陳村粉
陳村粉其實是來自廣東的舶來品,1927年的時候,順德陳村人黃但創制出一種以薄、爽、滑、軟為特色的米粉,聲名鵲起,當地人稱之為“粉旦(但)”,此后米粉開始暢銷外地,外地人便以“陳村粉”稱之。由于制作精細,所以陳村粉的產量并不高,{yt}只能產粉幾百斤,因而顯得格外“矜貴”,外地人不易享此口fu。
陳村粉有三個特點:一是米香味濃郁;二是厚度很薄,只有0.5~0.7毫米,普通粉的厚度都在1毫米以上;三是陳村粉的韌性適中,比普通粉好,可以說柔韌性十足而又嫩滑。
在很多桂北菜館都專門有一道叫豉汁排骨蒸陳村粉的菜,而像南寧的米馬河、漓雨村、宏牛牛雜店等美食店都有陳村粉供應。當然,平時也可以在菜市買回陳村粉自己動手做干撈粉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