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精神層面說,谷子以其耐旱、耐瘠、耐貯存等生物學特性,培養出華夏子孫艱苦奮斗、堅韌不拔的品質。粟文化深深烙印在國人的精神世界中,并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維和人文情懷。古有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餓死于首陽山。唐朝世人李紳《古風二首》詩云:“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時至今日仍有這種關注民生、珍惜糧食的情懷。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每天攝入全谷物和雜豆類 50~150 克,薯類 50~100 克。粗雜糧占全部主食的 1/3 ~1/2。一日三餐至少有一餐是全谷薯類,或者每餐都增加一部分雜糧雜豆煮的飯或粥,都是不錯的選擇。有的朋友說自己三餐都會吃粗糧,倒不是不可以,但就像前面說到的,要根據自身的營養情況和消化能力來把握調整。
常吃粗糧身體好
1、補充B族維生素
粗糧中B族維生素的含量高于細糧,中國人的飲食結構里面B族維生素的攝入量不太夠,吃粗糧可以補充我們缺乏的B族維生素。
2、延緩血糖上升
粗糧和細糧都含有熱量和糖分,吃后其實都會升高血糖。但是,粗糧里面含有更多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的結構特性使得糖的釋放沒有細糧那么快速和猛烈。因此,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將部分精糧換做粗糧,對控制血糖有一定的效果。
3、緩解腸道壓力
膳食纖維是腸道的“動力小能手”,能促進腸胃蠕動及增大糞便體積,而它主要的來源就是果蔬和粗糧。
4、幫助jf
由于現在人們吃的多,動的少,攝入的能量普遍偏高,肥胖的人群逐漸增多。而粗糧富含纖維,纖維有微孔結構,有吸附能力,可以吸附水、油等,可以干擾蛋白質、糖和脂肪的消化與吸收,利于jf,也利于預防高血脂。
5、利于排出毒
糞便在腸道中滯留太久,會增加腸粘膜對糞便內毒素的吸收。而粗糧中的膳食纖維能刺激腸壁產生蠕動,使大便較快排出體外,減少毒素對腸壁的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