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等多種食用菌培育過程中常受曲霉菌污染危害,常見的有黃曲霉、黑曲霉、灰綠曲霉等,受害后可見疏松的呈現黃色、黑色、灰綠色等不同顏色的顆粒狀物。曲霉在自然界分布廣泛,分生孢子隨氣流飄浮擴散。黃曲霉生長最適溫度為25℃~30℃、空氣相對濕度為80%左右;黑曲霉生長最適溫度為20℃~30℃、空氣相對濕度為85%以上;灰綠曲霉耐旱性強,溫度20℃~35℃、空氣相對濕度65%~80%最適宜其生長。培養料含水量偏高、空氣相對濕度過大,以及通風不良等環境,有利于曲霉生長和危害。預防曲霉菌危害食用菌應采取綜合措施。
一、產生畸形菇的原因及避免措施
畸形菇降低產品等級,甚至失去商品價值,影響栽培經濟效益,這個問題普遍存在。常見的畸形菇有:菌蓋緊抱不展,呈“拳頭狀”;柄長肥粗、蓋小,呈“花瓶狀”;蓋凹陷、邊裂外卷,呈“破碗狀”;蓋窄長,呈“牛舌狀”;蓋面斑點,呈“麻臉狀”;蓋中瘤腫突起,呈“脹腹狀”;兩蓋并展、柄緊連,呈“蝴蝶狀”;蓋彎曲不平,呈“波邊狀”;蓋圓bao裹、菌褶收縮,呈“光頭狀”;蓋面縱裂溝縫,呈“花菇狀”;數菇并生,呈“蓮花狀”;此外還有菇體萎縮形、菇體偏黃變色形等等?;喂降陌l生,究其原因是培養環境條件與白靈菇生理、生化要求不相適應。關鍵在于出菇期溫、濕、光、氣協調不好,在管理技術上操作失誤等等。下面進行具體分析,并提出避免畸形菇發生的相應措施。
開展《菌類園藝工》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意義重大。按照勞部發(1994)98號和勞社部發(2000)27號文件精神,標準發文:勞社廳發[2001]3號職業技能鑒定是獲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途徑,是職業能力的認可。在菌業行業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對行業從業者個人、企業及全行業健康穩步發展有不可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