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會議的定義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也就是在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結束時,開展的一項總結會議,一般由審核組長組織召開,相關負責人必須到場,末次會議的召開:
a、參加會議人員簽到;
b、審核組長主持會議并致謝受審部門在審核期間的合作;
c、重申質量管理體系審核的范圍和目的,強調審核的局限性;
d、審核員各自宣讀不符合項;
e、審核組長作出審核評價和結論,提出質量管理體系糾正措施要求。
在ISO企業里,領導通過營造環境和氛圍、實施管理評審、運用方針和目標的導向作用、激勵全員參與,使持續改進在企業內系統、規范地開展。系統的改進工作不但提升了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而且促進了產品質量和市場占有率的提高,企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相反,在那些領導對持續改進作用認識不足、關注程度不高的企業里,由于管理知識和實踐經驗的限制,企業領導的觀念和認識不到位,沒有認識到持續改進對加強管理、和效益的真正作用。
作為ISO9001認證的載體,文件一直是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但是文件越來越多,不容易進行控制,因此組織應在金華ISO9001認證過程中的文件的版本、標識狀態進行以下規定:
1、ISO9001認證文件的版本以第口版來表示,用A、B、C等作為版本序號。
2、修改次數:用1個阿拉伯數字來表示,即0,1,2,3,4;一旦修改次數超過了4,就應改版。當A/0制訂后經1次修改版次升至A/1,直至A/4經1次修訂后升至B/0,依此類推。
3、ISO9001認證文件標識以文件編號和版次作為標識。
服務型企業的產品和過程較難分開,因而過程的細化、過程的控制規范和標準的制訂顯得尤為重要。與硬件產品的制造類似,服務業不但應有成品驗收標準,最主要的是每一個工序、過程甚至操作都應有中間控制公差。因此,必須對服務的每一個動作、表情、語言等給出作業規范(即質量控制規范),才能保證最終產品(或服務)的一致性。由于服務類產品的這一特點,服務業通常會將ISO 9001:2000的8.2.3與8.2.4條款結合起來。對服務業來說,這2個條款有重復,不必強求界定它們之間的區別(當服務在與顧客的接觸面上完成的時候,在服務過程發生的同時,產品已經交付給了顧客)。對服務產品更重要的是過程監視,而不是過程測量。一般服務業不涉及未檢驗產品放行的授權批準問題,只有合格的服務才能提供。
組織應經常利用ISO9001認證數據分析來保持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如果發生不符合,應進行糾正,組織的數據分析的內容主要如下:
1、分析顧客滿意所需的數據,如顧客滿意度。
2、分析產品質量所需的數據,如產品質量一次交驗合格率。
3、分析工序能力所需的數據,如:中間品的實測關鍵參數等。
4、金華ISO9001認證分析設備能力所需為數據,如:設備完好率。
5、分析ISO9001認證體系有效性所需的數據,如受審核部門及數量,不符合項數量及分布,不符合率,糾正、預防措施有效率、產品質量穩定提高率。
6、分析供方提供產品的質量所需的數據,供方質量臺帳、供方ISO9001認證質量保體系運行情況等。
ISO對審核過程中的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動實施控制 在審核過程中,有多種內外部的放行或交付活動。交付后活動的實施,包括現場審核后對受審核方進行的相關服務,如發放證書和證書使用說明、年度監督評審、復評等。對于這些放行、交付和交付后的活動,應按照認證機構的相應規范、要求和確定的程序進行。認證機構對內外部的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動進行控制,涉及的部門和人員較多,既互相交叉又互相作用。因此,認證機構應事先進行周密的策劃,并在實施過程中加強協調、控制和檢查。